郑伦伤痕痊愈,遂忙拜谢吕岳。吕岳不由笑道:“你我有缘,你既忠心,我也欲助成汤会会那阐教,助你成功便了。”
吕岳与帐中静坐,不语三日。
苏侯不禁暗叹:“正要行计,又被道人所阻,深为可恨!”
且说郑伦见吕岳不出去见阵,上帐启道:“仙长既为成汤,郑伦听候法旨,不知何时可见阵会会姜子牙。”
吕岳遂道:“吾有四位门人未曾来至,但他们一来,定帮你克了西岐,助你成功。”
又过数日,来了四位道人,至辕门,问左右道:“里边可有一吕道长么?烦为通报:有四门人来见。”
军政官报入中军:“启老爷:有四位道人要见老爷”
吕岳不由笑道:“是吾门人来也。”
吕岳遂着郑伦出辕门来请。郑伦至辕门,见四道者脸分青、黄、赤、黑,或挽抓髻,或戴道巾,或似陀头,穿青、红、黄、皁,身俱长一丈六七尺,行如虎狼,眼露睛光,甚是凶恶。郑伦忙上前施礼道:“四位道兄,请了。”
四位道人也不谦让,迳至帐前,见吕道人行礼毕,口称:“老师。”
看着两边而立的四位门下,吕岳不由问道:“为何来迟?”
内有一穿青衣者答道:“因攻伐之物未曾制完,故此来迟。”
吕岳谓四门人道:“这郑伦乃造化门下度厄真人弟子,过来见过。”
郑伦又与四人见礼毕。转而对吕岳欠身请问道:“不知四位道兄高姓大名?”
吕岳用手指着一位位道人道:“此位姓周,名信:此位姓李,名奇;此位姓朱。名天麟;此位姓杨,名文辉。”
郑伦也通了名姓,遂治酒管待,饮至二鼓方散。
次日,苏侯升帐,又见来了四位道者,心下十分不悦。懊恼在心。
吕岳看向四位弟子:“今日你四人谁往西岐走一遭?”
内有一道者道:“弟子愿往。”
吕岳点头许之。那道人抖搜精神,自恃胸中道术,出营步行。来会西岐。
话说周信提剑来城下请战。报入相府:“有一道人请战。”
姜尚闻知,想连日未曾会战,不禁暗道:“今日竟有道人,此来必定又是异人。”
随即姜尚便问众将:“谁去走一遭?”
金吒欠身而言道:“弟子愿往。”
姜尚点头许之。金吒出城。偶见一个道者。生的十分凶恶。怎见得,有诗为证:发似硃砂脸带绿,獠牙上下金精目。道袍青色势狰狞,足下麻鞋云雾簇。手提宝剑电光生,胸藏妙诀神鬼哭。行瘟使者降西岐,正是东方甲乙木。
话说金吒问道:“道者何人?”
周信答曰:“吾乃九龙岛炼气士周信是也;闻尔等仗昆仑之术,欺灭吾截教,情殊可恨!今日下山。定然与你等见一高下,以定雌雄。”
周信说完便绰步执剑来取。金吒用剑急架相还。未及数合。周信抽身便走。金吒随即赶来。周信揭开袍服,取出一磬,转身对金吒连敲三四下。金吒把头摇了两摇,霎时面如金纸,败回相府声唤,只叫:“头疼杀我!”
姜尚问其详细,金吒把赶周信事说了一遍,姜尚顿时皱眉不语。
金吒在相府,昼夜叫苦,着实是急坏了木吒与哪吒。
且说次日,又报进相府:“又有一道人请战。”
姜尚不由问左右:“谁去见阵走一遭?”
木吒一听顿时忙上前请命:“弟子愿往。”
木吒出城,见一道人,挽双抓髻,穿淡黄服,面如满月,三柳长髯。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面如满月眼如珠,淡黄袍服绣花禽。丝绦上下飘瑞彩,腹内玄机海样深。五行道术般般会,洒豆成兵件件精。兑地行瘟号使者,正属西方庚辛金。
话说木吒阵前见对面道者,不由大喝道:“你是何人,敢将左道邪术困吾兄长,使他头疼?想就是你了!”
李奇则是摇头道:“非也。那是吾道兄周信。吾乃吕祖门人李奇是也。”
木吒大怒:“都是一班左道邪党!”
说话间,木吒便是轻移大步,执剑当空来取李奇。李奇手中剑劈面交还。二人步战之间,剑分上下,要赌雌雄:一个是肉身成圣的木吒,施威仗勇;一个是瘟部内有名的恶煞,展开凶光。往来未及五七回合,李奇便走。木吒随后赶来。二人步行,赶不上一射之地,李奇取出一幡,拿在手中,对木吒连摇数摇。木吒打了一个寒噤,不去追赶。李奇也全然不理,径进大营去了。
且说木吒一会儿面如白纸,浑身上如火燎,心中似油煎,解开袍服,赤身来见子牙,只叫:“不好了!”
姜尚大惊,急问:“怎的这等回来?”
木吒跌倒在地,口喷白沫,身似炭火,已是无法回应。姜尚命扶往后房,转而问掠阵官:“木吒如何这样回来?”
掠阵官把木吒追赶,摇幡之事说了一遍。姜尚不禁心中焦虑:“此又是左道之术!”
且说李奇进营,回见吕岳。道人问道:“今日会何人?”
李奇笑道:“今日会木吒,弟子用法幡一展,无不响应,因此得胜,回见尊师。”
吕岳大悦,心中乐甚,乃作一歌,歌曰:“不负玄门诀,工夫修炼来。炉中分好歹,火内辨三才。阴阳定左右,符印最奇哉。仙人逢此术,难免杀身灾。”
吕岳作罢歌,郑伦在旁,口称:“仙长,二日成功,未见擒人捉将;方才闻老师作歌最奇,甚是欢乐。其中必有妙用,请示其详。”
吕岳遂笑道:“你不知吾门人所用之物俱有玄功,只略展动了。他自然绝命,何劳持刀用剑杀他。”
郑伦听说,赞叹不已。
次日,吕岳令朱天麟:“今日你去走一遭,也是你下山一场。”
朱天麟领法旨,提剑至城下,大呼道:“着西岐能者会吾!”
有探事的报入相府。姜尚双眉不展。问左右道:“谁去走一遭?”
哪吒正欲请命,雷震子已是当先道:“弟子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