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诗句出自南宋着名爱国诗人陆游,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
开头的“楼船”二字,指代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之事,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而后金兵溃退。
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曾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尝试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这个时代的大散关,战略位置依然重要,却不如华夏古代那般出名。究其原因,这片大陆上的分裂已经持续太久,仅北辽与西蜀,乃至南唐割据已有百年之久。
辽人虽拥有关中平原,向来却是把此处当做边镇,除了募兵驻守此地,并未耗费太大的代价去经营。百年来战事不断,此地为辽国的战略缓冲地带,极其形成拉锯之势,耗费越多的功夫去经营,一旦敌军攻破此处,己方的损失也就越多。
自从离开长安城之后,凤仪公主孟琪与徐洛一行人就马不停蹄赶往大散关,幸好西川军在关中兵力尚且薄弱,一路上倒是并未遭遇到大股部队的阻拦,即便遇上小队西川军士卒,这些人也根本没胆子拦下问话。
就这样平安无事下去,一行人几乎奔波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来到距离大散关二十里的位置。
“公主,等我们进入大散关之后先行歇息片刻,这一路来战马的消耗太过严重,若是继续赶路的话,恐怕出不了大散关,战马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好。”
孟琪出声答应,她当然清楚这一天一夜的功夫她们一行人是如何亡命奔逃的,为了躲避可能出现的追兵,一路上休息的时间很短,士卒们因为出行匆忙,携带的粮食并不多,西川军的战马也不比草原上的马匹,耐力与长途奔袭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若非罗桓掌控西川军以来不断从北方购买战马,甚至以此改良蜀地的山地马,恐怕这些马匹根本支撑不到此时。
徐洛最为机智的一点,莫过于在起事的时候夺走了西川军精骑的那一批战马,否则的话,骑着那些耐力不足不适于长途奔袭的普通马匹,恐怕如今的他们早就已经被追兵给追上了。
“徐将军,孟琪虽是皇室公主,却不知军伍之事,此番出逃全仗将军,凡是军伍上的事情,将军可自行做出决定,孟琪不会插嘴的。”
徐洛连忙拱手,并未答出一句,实际也是默认了此事。
作为军中的智将,徐洛确实比孟琪更有资格指挥将士们,至少从这一次出逃的事情来看,他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难怪罗桓会把他当做心腹,就这种临危不惧的本事,已经是许多将领本身不具备的。
一行人终于到达大散关下。
孟琪骑在战马之上,放眼冲上面望去尽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周围云雾缭绕,而大散关就隐匿在这令人称奇的山峰之中。北辽虽然没有在此处经营太多,却对各处关隘的修筑极为重视,尤其是大散关对于进攻蜀国而言作用重大。
因此,大散关的关隘修筑几乎是依山而建,若是想要从下方进攻上去的话,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