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高悬,烈日灼灼。周贤几乎是伏在地面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碎瓷片上的浮土。
可能是因为地震,或者是结构不稳导致的塌方,右配殿的陪葬品中的瓷器没有一件完好的。清理,编号,分类拼接,全都是需要耐心的细致活。周贤并没有不耐,毕竟能够参加这种大规模的墓葬发掘,这在以前是他不敢想像的。
在此之前,他参与发掘的大多是建筑遗存聚落遗存,以灰坑为主。所谓灰坑,就是被当作垃圾坑的,多由废弃的窖穴、水井或者是别的原因改造的坑穴。
这一次,他多是沾了自己导师的光。
按说这种规格的墓葬,即使是发现了也应该被保护起来。但可惜的是,先光临这座墓葬的不是考古工作者,而是盗墓贼。
谁能想到青要山生态保护区里,会有这么大的一座墓,而谁又能想到会有人胆大包天到在生态保护区里动用炸药。得亏发现的早,没有对墓葬造成太过严重的破坏。因为炸的地方不对,盗墓贼只带出了两柄方棱竹节乌金锤,和一些已经严重锈蚀的兵器。
不得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了这次抢救性发掘工作。
这座墓葬的发掘很是牵动了社会的一些关注,只因为打开墓葬之后没多久,就出土了大量林代服饰实物。这些衣服都被保存在密封完好的琉璃匣内,琉璃匣内侧还由竹骨支撑,所以即使部分琉璃匣损坏了,内容物也保存得相对完好。
这么大量的服饰实物出土震惊了学术圈乃至于社会各界,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对于林代衣冠礼制纺织技术发展等方向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尤其是这其中有一件严密保护的月白海河纹金蟒道袍,间接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根据画像和各种史料,这应该是大林朝平南王周江远独有的道服,自此后再没有人被允许穿这个制式的道袍。
之所以是间接,而不是直接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盖因到目前为止,这座大墓中未曾出土过一星半点的文字资料。没有文字记载,就不能下断言。
伸了个懒腰,周贤痛苦地呻吟了一声。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太长了,他现在感觉自己的腰快要断了。正当他直起身子准备稍微活动一下的时候,却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紧跟着是一阵快门声,那是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再拍照吧?
对,这座墓葬发掘期间,大裤衩电视台派了一支专题队伍,跟着考古队一同饮食起居,就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发新闻,也可以制作一支大型专题片。就目前为止出土的文物量来说,完全可以做一个一集四十分钟连续十集的大型专题。
“各位师兄弟姐和妹,歇一会儿。”一个一米五七的清秀姑娘从声音传来的方向跑过来,站在坑边上冲着周贤招呼,“出好东西了,李教授叫我过来喊你们见见世面。”
周贤闻言脸上也带了几分喜色,问:“那师妹,出什么了?”
被唤作那师妹的姑娘也压抑不住自己的喜悦:“大量的书籍、文献、画卷和图纸。”
“图纸?”周贤傻了,“啥图纸?”
“按那个题头来看,很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被焚毁的河南平南王府的图纸。”姑娘招呼着,“现在全都被紧急转移到室内了,快快快,过去看看,还能顺便吹吹空调。”
空调可不是考古队的标配,那间带有加湿空调的简易房间是紧急申请下来的——在大量服饰出土之后。
纺织物和纸张出土后的保存非常困难。动物纤维中的蛋白质易酶解和降解,而植物纤维中的纤维素易水解。即使那些纸张和先前出土的服饰一样,被严密得保存在密封完好的琉璃匣中,也要面对光线的光分解光氧化。
所以从来不当场揭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迅速转移到室内。在避光且低温的环境下进行机械强度恢复,才有机会进行揭取拆分乃至于翻阅。而且纸张相对于纺织物,对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是对湿度的要求极其苛刻。
之所以要换衣服,是因为不能把浮土带进那间房间,脚上也要套鞋套。
“师父,田教授,董教授,孙老师。”到了房间里面,感受着沁人心脾的凉爽,周贤凑过去挨个打了个招呼。
李教授是周贤的研究生导师,所以他直接叫师父就可以。
李教授一推眼睛,脸上也有着压抑不住的喜色:“跟衣服一样,那些书卷都装在一个个琉璃匣里面,十公分高,五十公分见方。你猜猜多少件?”
周贤心说能用大量来形容,应该是不少,试探着问:“五十?”
“大胆点猜。”李教授拍了拍周贤的肩膀,“年轻人,胆子要大一些。”
周贤皱着眉头:“一百?”
旁边头发花白的田教授冲着这些研究生笑了笑:“你们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