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让文化百家齐放(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重新坐下之后,刘备才看着蔡琰。

“师妹,我身边的人发明出一种曲项的批把,把它改名为琵琶。”

“这种琵琶是他们游历西方时发现,又进行多年的研究,目前音位可以达到八三十八个。”

蔡邕和蔡琰一下子张大了嘴巴。

“三十八个音位?”

要知道,汉代的批把只有四个音位,很多乐曲都无法演绎出来。

刘备点点头,“老师,其实大多数乐器只要发展下去,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乐曲的演奏,这也是喜欢音律之人的追求。”

蔡邕感叹,“玄德,我发现你太了不起了,居然把乐器发展到这一步。”

刘备谦虚地摇摇头,“老师,在我的身边,赵季晨他们的师兄弟,有许多人专门研究乐曲,甚至发明了许多新的乐器,我不过耳渲目染略有所得。”

“老师却是独自一人对我华夏的文化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才真正让人佩服。”

蔡邕叹了一口气,“音律毕竟只是生活雅兴娱乐之物,研究这些哪里能称得上成就?”

刘备却不赞同,“老师,音乐也是我们华夏文明这棵大树上的一个分支,诗词歌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抒发情感的寄托,促进了整个文化的蓬勃发展,岂会不重要?”

蔡邕点点头,突然话题一转,“玄德,你现场做一篇辞赋,让我们欣赏一下。”

刘备苦笑。

老师要考校学生,刘备还真的不能拒绝。

不过,刘备的志向不是成为文学家,哪里会去构思什么辞赋?

所幸赵季晨他们抄袭了后世的许多名篇,立志把刘备培养成一个文学大盗。

刘备看了看蔡邕和蔡琰。

想到这一对父女历史上那悲惨的命运。

蔡邕也许性格有点随性,公然为被世家豪族唾弃的董卓垂泪。

但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不忘其恩,何至于为此受死?

欺辱汉室的董卓是该死。

但是,世家豪族,有多少人想把小皇帝刘协握在自己手中玩弄?

蔡邕只不过是性情通透,不懂人心险恶,更不理解权利斗争的残酷!

或许,也正因为有着这份纯真,蔡邕才能在文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历史上的蔡琰,更是战乱民众受苦的明证。

连身为世家女的蔡琰,都能在陈留老家,被南下的匈奴胡人从家中掠走,何况无依无靠的平民百姓?

蔡琰身处匈奴十几年,还能对大汉念念不忘。

回到大汉之后,写出了《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传世名篇。

在后世,有多少人为此嗟叹和不平?

心情激荡的刘备,看到堂前水池里残留的荷叶,想起了那篇着名的《爱莲说》,稍作修改就脱口而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品性高洁者独爱菊。自古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世间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蔡邕看向荀爽,“慈明,玄德果是奇才,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得到一篇,如此华丽的词赋。”

荀爽点点头,“玄德立志要恢复我华夏文化的鼎盛时期,对很多学识都有涉猎。”

蔡邕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刘备的眼睛里精光闪烁,“老师不觉得春秋战国时期,才是我华夏文化最灿烂的时代,当年的谡下学宫学子上千,更集中了孟圣、荀圣等名师,学说百家齐放,华夏的文明也因此蓬勃发展。”

蔡邕这几年受到了韩青他们的影响,凭他好学的心性,对各种新奇的知识,都十分感兴趣,也不会迂腐地认为只有儒学一道,才是文化的正统。

要不然,在独尊儒术的汉朝,虽然不会像宋明时代,把儒学之外的一切学说都视为异端。

但至少在对外的时候,任何学说都要披上儒学的皮。

西汉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杨雄,集儒、道、法三家大成,还是被称为大儒。

后世的儒学已经不是能融汇百川、吸收各家所长的儒学,而是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

在这个时代被视为儒学三圣之一的荀子,在宋、明时代,可是作为异端被批判了数百年。

荀子也确实不是传统上的儒家先圣,他名下最有名的学生李斯、韩非子,都是法学的代表人物。

在刘备的眼中,荀子才是儒学发展的方向。

就像华夏的民族,如果敞帚自珍,不寻求融合外族,只想守着这片沃土,不对外发展。

终有一日还是会陷入困境!

在刘备这些现代人的心中,这决不允许!

如果他们穿越到这个时代,还让历史上华夏的困境出现。

那哪怕百年之后,也会羞愧于自己是位穿越者。

......</div>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