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辨看着卢植的背影,眼中有一丝的悲哀,也隐藏着一丝恐惧。
不过刘辨还是挺直了身躯。
他知道,今日已经无法善了。
想要废除他绝对不是董卓心血来潮。
甚至也不是董卓单纯的想要立威。
从前两天世家子弟攻打皇宫,刘辨回来和何容一分析,就知道这是世家向他发难。
如果不是张让把他带出皇宫,可能那天晚上他就丧生在乱军之中了。
张让临死前曾经对刘辨说,“陛下,老奴死后,天下必将大乱。”
“陛下秉承先帝遗志,有整治朝政之心,却无扭转乾坤之力。在清平之时必是仁德之君,在乱世之中,却无法适应人心险恶。”
“老奴原来不敢自诩好人,自然觉得和陛下不是一路人。”
“这也是老奴这些人,当初没有选择跟紧陛下的原因。”
“冠军侯此人生性仁德,但又杀伐果断,才是平定这个天下最好的人选。”
“陛下如果以后遭遇劫难,能够脱身就去逃奔冠军侯,但切记不可被权势蒙蔽了眼睛。”
“如果陛下执迷于权势,冠军侯能容忍陛下,他的部下也不会容忍陛下,那才是真正的大祸事!”
“这两天老奴自知必死,也明白冠军侯对陛下的爱护之心,因此才冒死保护陛下,希望冠军侯看我对皇室一片忠心的份上,能够善待我的后人。”
“陛下,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日老奴所言,绝无一丝虚假,希望日后您能明白老奴的一片苦心!”
......
坐在刘辨身后的何容,也是一脸的死灰。
刘辨回宫之后,也把张让说的话告诉了何容。
何容听完之后,半天不语。
----张让这个老阉货,不愧是先帝的头号打手,对人心看得无比的透彻。
刘备能进入何容的心中,绝对不是他长得帅。
世界上长得帅的小白脸多的是。
没有能力光有一具漂亮的皮囊,拿来何用?
不讲刘备在战场上带兵如神,任冀州牧治理地方能力出众。
就是刘备任羽林郎将和司隶校尉的时候,哪件事情不是做得漂漂亮亮?
再加上他教导刘辨的时候,随手拿来的典故和故事,是不是冒出来的精辟词句,都显示出他无比渊博的知识。
前段时间何容经常去探望荀采,每每谈起刘备,荀采眼中那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的幸福,让何容都忍不住地嫉妒。
刘备不仅才能出众,他对汉室的忠诚也是无可挑剔。
何容也是在皇宫这种让人成长最快的地方,已经呆了二十多年,自然知道先帝刘宏为什么忌惮刘备。
刘备在征讨黄巾之后,就在士林和民间积累了巨大的声望。
如果刘备不是一个忠心的人,凭着当时的声望,刘备就能够掀翻皇室的统治。
而且因为他汉室宗亲的身份,还完全可能安然地保证社会的稳定。
当然,刘备要想做到这一点,也必须对世家做出妥协。
在先帝刘宏的眼中,刘备当时就已经功高震主。
才会把刘备身边的黄忠、张飞等人分封到边疆。
任命刘备为冀州牧,可以说是刘宏的无奈之举。
直到刘备卸任回到雒阳,刘宏才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何容能长期受刘宏宠爱,正是因为她是个心思玲珑的女人,对刘宏的心态知道得一清二楚。
从那以后,何容同样对刘备无比的信任。
今天的何容真的后悔,没有在刘辨登基的第一时间把刘备调回雒阳,让他进入朝堂的权力中枢。
说白了,这都是何容自己心里的权力欲在作崇。
刘辨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在刘宏和刘备的影响下,对世家豪族从来就没有好感。
或许也是遗传刘宏的基因,刘辨在世家的问题上并不妥协,态度也很强硬。
也就是说,刘辨的政治手腕有点欠缺,不能自如地周旋在各个势力之间。
这也是何容要垂帘听政,坐在后面协助刘辨的原因。
更主要是何容自己迷恋权力的那种魅力,甚至有点迷失了自己。
何进、袁隗这些重臣,事事都要向何容这个太后请示。
刘辨也乐得清闲,凡事都让母后去做决定。
享受到了权力的滋味,何容当然不想把刘备调回来。
反正朝堂上有何进帮助,在外面又有刘备的威慑,其实才是真正的掎角之势。
至于心底的一些感情因素,在至高的权力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何容没想到,何进居然愚蠢到分不清形势,一心想成为世家中人,被世家利用调外军进京。
何容同样没有想到,世家居然敢冒天下大不韪发动宫变,连自己和刘辨都差点死于乱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