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联想!(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对联想的前世今生,贺子龙还真了解不少,毕竟是九十年代少有的国产品牌,而且后世贺子龙也是玩电脑方面的人,那怕平时玩游戏和写小说时间占了大把。

1944年4月的上海,空气里透着闷热,在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衔着红色银勺子”的柳家长子出生了。

十里洋场的繁荣始终停留在柳大侠幼时的记忆里。直到他7岁,父亲被调往北京筹建中国银行总部,柳家举家迁往北京。基于深厚的家庭背景,干部子弟的柳大侠可以说,年少时过得相当平静无忧。

做为二代,11岁时到北京25中念书,此时的他已经成长为意见领袖型人物,受老师喜欢,受学校活动组织拥护,但骨子里的傲气也帮他招惹了不少非议。

1959年的一天,突然被学校领导约谈,原来近期将会开会讨论关于学生入团的事,在当时极为关注政治身份的大背景下,这足以让柳家提起重视。

一帆风顺的人生突然被打破了:同学们“群起而攻之”,纷纷指责他平时的刚愎自用。仅2年以后,更大的挫折接踵而至。因最为关键的成分问题,和年少时的梦想失之交臂。随后,在当时号召上山下乡的政策下,他去了离家一千多公里外的西安,开始了他新生活,不知归期。

知青下乡真不是一般人喜欢做的事,但却没得选择。

贺子龙的妈妈何尝当年不是知青年?

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

当年,第一批到北大荒去的知青有248人,最小的14岁。

而到了1969年是上山下乡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年,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每条街道、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股大潮。

全国八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重庆的知青许多人被下放到了边远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全国知青大量的在本省农村插队,共有267万多知青投身其中。

人类现代史中一个不凡的人物***,提出了“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理论,并首先付诸实践,将自己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大儿子***亲自送到农村去,拜一个农民大爷为师。由于他开了这个先河,带了这个头,因而在20多年后,他才能理直气壮地号召:城里的各级干部,都要将自己大学、中学毕业的子女送到农村去,来一个总动员。

从纯粹城市学生当农民这个特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知识青年!

知青的故事已经被年轻一代称为“古”时候的事,有过知青经历的一代人也不寻求任何理解,因为寻求理解是弱者无可奈何地叹息,但是,知青的起源、发展,必定成为史学家们不能不关注的课题。

-

知青下乡并不是坏事,只少侠大侠同志在下面那几年,已经洗掉一身戾气,像迎接奇迹般,接到了国防科委计算所的接收令,好不容易回到北京,而此时距离他17岁西进西安,已经过去9年。

这份对命运的遗憾,以及对掌控命运的渴望,恰恰成为他后续带给联想诸多决策的最大内因。

八十年代的北京,“下海”开始成为时髦词,中关村经历了一批科研人生的“下海”创业,“两通两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创富大潮。

柳大侠自己在后世的自传里也说过,“我是40岁创业的,我常想,如果我再晚一点,我50岁的时候赶上,没准我就不敢创了。”

天时,地利,人和,时间,成功缺一不可,有些事,真的是要恰到好处才可以。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