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位会长看见楚云风被吓到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别紧张,其实很多菜到现在是无法复原的了,一是因为原材料的缺失,二是因为并不符合现在的法规和大众的审美。”
侯会长还是忍不住笑着说道,由此可见楚云风心性纯朴,越发地让侯会长喜欢。
“吓死我了,不过看来川菜还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您能给我讲一讲它的传奇历史吗?”楚云风的好奇心非常浓厚,做出一幅倾听的神色。
“好,那我就给你讲讲。其实川菜的发源是在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当时的调味料就已经有了卤水、岩盐、川椒和阳朴之姜。
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经有了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可见川菜的萌芽之早。
而川菜系的形成,大约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
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
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到了两汉两晋之时,就已经呈现了初期的轮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时期,川菜已经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了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
直到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历代典籍和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里有不少对于川菜的记载。
然后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位满族师傅关正兴在成都开了一家名为“正兴园“的包席馆,因缘际会,酝酿了多位川菜大师,成为现代川菜之祖。
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失去了权势,正兴园一落千丈,特别是1911年10月,“正兴园”突发一场大火,昔日繁华富丽的名馆一夜之间变成了断壁颓垣、一片灰烬无法继续经营,于1912年初彻底关门歇业。
此时戚乐斋出资300块银元做本钱,与出力不出钱的蓝氏兄弟共同开起了荣乐园。
蓝氏兄弟一共有三人,分别是蓝光鉴、蓝光荣和蓝光壁,他们四人都是正兴园的厨师,四人之中蓝光鉴的厨艺最为高超,因此出任经理。
从此开始将近代的川菜发扬光大。”侯会长说到这里满是向往之色,对于那段传奇充满着崇敬。
“那个关正兴挺厉害的嘛,后面的这些川菜大师,都是出自他的店。”楚云风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才明白原来川菜经历了这么多的发展。
“当然是厉害了,你可知道他是当时成都唯一会做“满汉全席”的厨师。”熊会长补充了一句,一提这满汉全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
“满汉全席?那可是清宫最厉害的宫廷盛宴了。”楚云风吓了一跳,这才知道关正兴原来居然是这么一位大拿。
“哈哈,你们这些小年轻怎么一听到这满汉全席都是这幅模样啊,就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侯会长摇摇头表示不太理解。
“那可是满汉全席耶,又不是街边的烤锅盔,对了,这关师傅这么厉害,为什么要到成都来啊?”楚云风扁了扁嘴,这满汉全席的传说多了去了,可真正能吃到的人没几个。
“是因为战乱,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天津相继陷落,随即京城也被攻克,咸丰帝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第二年在惊吓中死于热河行宫。
当时随着英法野蛮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北方城市遭遇了浩劫,社会动荡不安,迫使大批士族纷纷南迁以避难。
就在中国北方备受战乱侵袭之际,西南蜀地却因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远离战火,仍是一片乐土,清政府很多官员选择迁往成都定居。
而身为官府大厨的关正兴也正是这个时候,随一批八旗官员入川。来到成都之后,他发现这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庶,便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发展。
当时关正兴已经35岁,年轻时曾走南闯北游历过很多地方,颇有眼界和胆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极具商业眼光的关正兴发现,当时成都人设宴请客,不完全局限在家里。
而是越来越多选择上专门的筵宴餐馆,从官府公宴到民间私宴,从定期的节令宴、雅集宴,到随意的野宴、游宴,筵宴之风盛极一时、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可纵观整个成都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包席馆”,只是在状元街有一家以大肉包子闻名的馆子兼做席点,但那一家档次较低,仅适合一般的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