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康熙纳妾
康熙陪着太后说些闲话,看太后累了,便亲自扶太后入内安歇。守在床边,看太后入眠。太后催促,这才带着人出了慈宁宫,回到乾清宫。躺在床上闭目琢磨半日,趁着午后天气好,摆手叫来三毛子,命他宣汉军旗秀女年氏、李氏、陈氏、汪氏、曹氏觐见。
不久五人来到门外,康熙换了常服,坐在炕上,一面翻看《明史》,一面低头吩咐,“叫进来吧。”
只听一阵环佩叮当,五人轻移莲步,入内并排站着,齐齐对上磕头,山呼万岁。果然是莺歌燕语,娇柔温顺。
康熙抬头,看五人一眼,先问曹氏:“家里可好?”
曹氏急忙恭敬回答:“回万岁爷的话,祖母身体康健,一如当年。父母也十分安好。只是大伯父,偶尔有些痰症,好在并不十分严重。多谢万岁爷挂心。奴才们感恩不尽。”
康熙点头,半日慨叹:“你祖父跟朕,也算是小时候一块儿长大了。没想到,他去的那么早。”
说的曹氏眼中含泪,只得请康熙保重身体。康熙摆手,劝慰道:“无妨。朕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还叫你个小孩子来安慰吗?”
叫曹氏退下,再看汪氏,还是一团孩子气,随口问了几句,知道她不过略通文墨,便摆手叫她下去。再看陈氏,海南簪缨世家出身,一身书香气。笑着点头,琢磨这个还是放回去,叫她自行婚配吧。如若不然,指给老三也是使得。
李氏祖上乃是辽东汉人,早年从龙入关,没多少大功绩,也没什么过错,一家子平平稳稳。康熙摆手,心中定下叫她回家自行婚配。最后才是年秋月。
康熙叫她上前,装作漫不经心打量一番,问道:“家里还有什么人呐?”
年秋月回答:“回万岁爷话,有父母健在,两位兄长。”
康熙点头,随手翻开年氏籍档,顺口问她几个问题。哪知年氏俱能流利回答。康熙便拿着《明史》问道,“可读过?”
年秋月略略抬头,看清是什么书,低头回答:“回万岁爷的话,读过两遍。”
康熙皱眉,“一个女儿家家的,读那么多遍做什么?”
年秋月不急不缓回答:“回万岁爷话,纵览《明史》,一代并无女后预政,以臣凌君之事。臣女以为,可借以持家修身。故而,多读了一遍。”
康熙闻言,嗤笑一番。转而翻开明史,看了几页。
年秋月毕竟年轻,养在深闺,没见过大人威严。乍看康熙和颜悦色,还以为跟父亲一般。哪知刚说了几句话,他便换了脸皮。生怕是因为自己,给家族惹祸,顿时不安起来。
过了半炷香时候,才听康熙又问:“你说说,明成祖朱棣贵妃王氏,她有什么可取之处?”
年秋月闻言,心中松了口气。轻声回答:“回万岁爷话,王贵妃甚贤。敬重主母、爱护子女,虽为妾妃,却修身自省,有国母之德。其行其性,令人感佩。无怪乎自徐皇后之后,能晋位贵妃,博得众人尊敬,概因其德厚也。”
康熙闻言,想想赫舍里皇后去后,接下来两位皇后、两位贵妃素日言行举止,从鼻子里面喷口气:若是她们也能如同王贵妃敬重徐皇后一般真心敬重仁孝皇后,如王贵妃爱护朱棣太子一般爱护朕的太子,朕何尝不愿她们给朕再添几位嫡子呢?如果多几位嫡子,说不定,胤礽就不会变成那个样子。想到贤妻爱子,幽幽叹了口气,“唉!”
年秋月心中琢磨:又说错话了?不会呀,当年读《明史》时候,也曾就这个王贵妃与父兄说过,他们都说,这样回答最合适。小心看看康熙模样,心中不免又惴惴不安起来。
康熙叹息完毕,看年秋月低头,亭亭玉立站着,两只手紧紧攥着,明明心里害怕,却还强自镇定,不由笑了。看来,自己把这小姑娘吓坏了。
康熙一笑,五个秀女都松了口气。年秋月只顾紧张应对,其余四人,则是各自嘀咕:万岁爷这是看重年姑娘,还是讨厌年姑娘呢?
康熙笑着点头,年秋月容貌清丽、性格外柔内刚,怪不得几个媳妇都相中了她。可惜啊,叔侄相争,毕竟乃是伦理大忌。
回过头来,仔细看看年氏家族成员,父亲乃是巡抚,长兄是工部侍郎,二哥是内阁学士,一家子簪缨士族。这样的女子,送到谁家,都是谁家莫大的助力!
想想太后说笑“一家有女百家求”,康熙又笑了,怪不得,连老八家的都亲自上阵抢人了。顿了顿,看底下女儿娇柔温婉,心中有了主意。叫年秋月再近前两步,柔声问道:“秋月啊,你可有表字?”
年秋月闻言,顿时愣住了。不敢抬头,只得低头慢慢回答:“回万岁爷,臣女——并无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