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节 荒山茶园(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丹麦和瑞典人的北京之行极为顺利,他们没用几天就跟清政府签订了优厚的条约,因为几乎是照搬英法等国的条约,在出让利益方面,清政府向来是一律平等来着有份的,不管你国大国小,只要来了,就给,关起门来说这是恩赏。

这让派出了庞大使团,带着一大群国家法和经济专家的两国一拳打在了空气中,根本就没用得上。

条约签订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回去了,因为还牵扯到一个换约问题,英法两国换约引发了一场战争,两国也都不敢大意,团长都还留在中国,摆出一副慎重的态度。

丹麦代表团的王子和公主也都没走,不过都留在官方态度较为友好的广东。

张柔带着亚历山德拉公主逛遍了高家的茶园,结果这丹麦人还很挑剔,认为风景不够美丽,但又不想放弃一座茶园,在中国弄一座茶园,这在西方贵族中可是没有过的事情。

更何况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亚历山德拉一家可是很穷的。

丹麦王室在后世是世界出名的穷王室,但亚历山德拉一家的穷,那是真穷。

克里斯蒂安被选为丹麦王子,可以出入王宫,住在宫廷,可问题是没有经济来源,他被选为王位继承人,老家格吕克斯堡公爵家族当然没理由给他们提供金钱上的帮助,而他又不是丹麦国王的亲生儿子,国王也不愿意让他花销王室财富,事实上要不是贵族们不愿意让老国王的女儿继承王位,也轮不到克里斯蒂安,为此老国王跟克里斯蒂安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因此他一家过的日子十分紧张。

一家人仅靠克里斯蒂安在军队中的职务津贴为生,而这笔津贴,一年只有400英镑,400英镑够干什么?李鸿章后来出访英国的时候,伦敦银行家招待他的招待费就有6000英镑,英国王子去乡下贵族的庄园做一次客,主人的花销就不会低于4000英镑。

为此这一家子人在丹麦甚至很少出息社交活动,不知道的以为他们低调,知道的才明白他们的心酸,亚历山德拉甚至不得不跟妹妹挤在一个小房间,而她的妹妹,后来成为了俄国的皇后,谁能想到一个英国皇后,一个俄国皇后,出嫁前穷到连自己单独的房间都没有。

仅冲这一点,聪慧的亚历山德拉就不想放弃一座有可能给他们家带来不菲财富的茶园,可是作为贵族,她又真的很想要一座风景秀丽的茶园打造成王室庄园,她提出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挑选一座茶园。

朱敬伦考虑之后,满足了她这个要求,不过不认为他能找到这样一片茶园,即便是客家人善于开山,那也不可能什么山都开,至少也得容易开一点的,那种绝壁是不可能开发的,而那种地方才是风景最好的,可哪里有茶园吗?连人可能都没有!

张柔带着亚历山德拉转变了鹤山的茶区,黄茅壁给跑了一个遍,真的就没找到一座让亚历山德拉满意的,但是她还真的找到了一处地方,自己特别喜欢的。

邀请朱敬伦一起去参观。

鹤山县西部,宅梧镇和双合镇之间,有一座大山,名叫云宿山。

在宅梧和双合两个镇子之间,山下最近的村子是泗合村,也是一个客家村庄,这一带是鹤山客家人聚集区之一,可以说土客械斗的爆发点就在这里,那一年在双桥都洪兵起事时,双桥司巡检罗瀛先就是逃到泗合村躲避,然后纠集客家练勇反扑宅梧,从而开始了客家人和洪兵的大规模厮杀。

这座山的东侧地属宅梧,从山脚下算起,距宅梧圩三公里,西侧地属双合,距双合圩两公里,但如果从山顶算起,周边十二公里内都是杳无人烟。

云宿山山高六百米,算不得什么名山大川,但在这一带确实比较高,比较险峻的山峰,县志记在“登高(山顶)眺远,北望端州(肇庆),东瞻佗城(广州),南见厓海(大海),西睇高凉(恩平~茂名一带),历历在目。”

平时除了一些喜欢爬山的文人墨客外,连客家人都不到这山上开荒。

但离奇的是,张柔和亚历山德拉带人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古城,当然主要是当地向导带领他们上去的,否则别说古城了,她们连路都摸不清。

这座古城在当地也是有名的,文人都知道“云宿山中玉垒(女)城”,也常有文人墨客登高怀古为这座残破的古城写过不少诗篇。

朱敬伦爬上去的时候,举目四野一片荒凉,全都是原始的森林草木,在后世这里也是一片荒凉,是驴友们爬山的好地方,很多人慕名而来,在古城探险,也是由于太偏太险,让爱财的当地政府也无力开发,始终保持了荒野的姿态。

在这样的野地里,可是却有一座城,规模上也不算小,残存的城墙有数百米,而且都是用巨石砌筑,当地山里并没有石头,显然还是从外地搬来,一座山头削的平平整整,古城四四方方,大多已经毁弃,只留地基,只有东南寨墙长约500米,高3.5米,宽2米,西北寨墙长约400米,高2.5米,根据地基推算,面积有48平方公里,堪称一座巨城了。

动辄数百斤上千斤的巨石垒砌,不是一年两年能建成的,后世的专家推算营建这样规模的高山城寨得两百年时间。

可是谁花了两百年时间营建了这样的城墙,人最后又消失了,没人说的清楚。当地陪同朱敬伦的一些熟读县志的乡绅和官员也说不清,有的说这是当年的瑶民修建的,后来蒙古人南下,瑶民跟蒙古人爆发了战争,整族都被灭了。

还有的说,这是明末的抵抗军建立的,用来跟满洲八旗对抗,还找到了一首诗:“绝顶有石城,基址生绿芜。不知何人构,野传明士夫”。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