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并州的曹丕并不知晓他的父亲曹操又在盘算如何撮合他与蔡吉完成周公之礼。此时此刻这位刚满十五的少年正伴随着未婚妻的车驾驰骋在通往幽州的官道之上。随着南匈奴单于送还蔡文姬以示友好,蔡吉在并州的攻略也算暂时告一段落。并州的齐军需要休整,互市的榷场需要筹建,更毋庸说九、十月份还是农忙季节,实在不适宜再起兵戈。因此蔡吉在将并州委任给张辽与庞统之后,便拔营起寨前往幽州视察蓟城。
蓟城在战国时是燕国的上都,地理上又毗邻齐军的易水港,因此此番被蔡吉的幕僚提名为三大候选幕府之一。而蔡吉这个穿越者也对作为京津前身的蓟城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愫。不过不管蔡吉对蓟城有何好感,也不论此城在后世是几朝古都,仅就东汉而言蓟城眼下只是一座地处偏远的城池,论规模与人口皆不能同另两座候补城池平原和临淄相提并论。因此蔡吉还需实地勘察后方能做出最终决断。
事实上不仅是蓟城,位于北方边境的幽并两州人口都少得可怜。须知并州一州的人口甚至都不及渤海一郡。因此就算此刻正值农忙季节,车队所经过的官道两旁却尽是连绵不断的荒野与群山难觅一丝人迹。
见此情形坐在车驾内的蔡吉不禁唏嘘道,“昔年燕昭王卑身厚币,得乐毅、邹衍、剧辛相助,成就一方霸业。何曾想五百年后的今日燕地竟会是十室九空,一片萧条。”
蔡吉的一番感叹引起了一旁蔡琰的共鸣。这位归汉的才女如今已被蔡吉聘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就听她跟着幽幽一叹道,“自董卓乱天常至今,十室九空者又岂止燕赵之地。”
“蔡文学言之有理。战事一日不终,百姓一日不宁。”蔡吉深以为然地点头道。
天灾、饥荒固然是造成汉末动荡的诱因之一。但真正令东汉人口锐减的原因则是战争。据后世统计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时,东汉人口约为5000万。然而经过黄巾之乱和三国混战,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全国人口锐减到了140万。待到三国归晋,西晋重新统计人口,全国人口总计也不过1616万,这其中还包含了归附的870万胡人。也就是说历经黄巾之乱、三国混战之后,西晋的汉人人口竟已不足八百万。
诚然如此巨大的人口损失中包含了一部分世家豪强瞒报的人口,但同诸侯混战所造成的死亡相比却是微不足道。关于这一点蔡琰显然比蔡吉更有切身体会,所以她对未来也更为悲观。就见蔡琰黛眉微蹙连连摇头道。“汉室祚衰,诸侯逐鹿,休戈止杀又谈何容易。”
蔡琰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坐在她身旁的年轻女子正逐鹿中原的诸侯之一。不由赶紧收声低头告罪。然而蔡吉却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快。不可否认蔡琰说得都是事实,以蔡吉、曹操、刘备、孙策为首的诸侯确实是中原混战的罪魁祸首。但他们这些诸侯在发动战争的同时也在终止纷争为局部带来和平。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自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这会儿的蔡吉非但不会为自己的诸侯身份感到内疚,反倒是颇为自信地说道。“休戈止杀固然不易,然孤身为一方诸侯保一方太平却是不难。”
蔡吉一席话说得颇有小富即安的味道,但在蔡琰听来却是难能可贵。毕竟值此乱世会将百姓放在心上的诸侯可不多。于是就听蔡琰由衷夸赞道,“齐侯爱民如子,实乃百姓之福,汉家之幸!”
哪知蔡吉听罢却笑着摆手道。“蔡文学过奖也。孤保一方太平,既为民生,亦为逐鹿。”
眼见蔡吉前一刻还在唏嘘“战事一日不终。百姓一日不宁”,后一刻却依旧念念不忘逐鹿大业,蔡琰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女诸侯终究也是诸侯,同样拥有一颗争霸天下之心。再一想自己如今已是这位女诸侯的帐下幕僚。蔡琰只觉她的一生还真是跌宕起伏。事实上,蔡琰可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女子。年少时蔡琰的最大志向并非相夫教子。而是像班昭那样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留名青史。诚然而今父亲蔡邕已不在人世,蔡琰也不再是懵懂少女,但能在蔡吉这等女诸侯身边侍奉,想不留名史书怕是也难。
“蔡文学可知孤逐鹿至今最为看重何物?”
蔡吉冷不丁地发问,打断了蔡琰飞扬的思绪。回过神来的蔡琰在侧头想了一想之后,旋即拱手作答道,“民心。”
“善,正是民心。”蔡吉微笑颔首后,旋即又神色一凌傲然道,“不瞒文学,孤以一介女流之身能得今日之成就全仗两点,一为宽惠柔民,一为重战尚武。故孤治下州郡愈安定,孤帐下大军便愈强劲。柔民与重战于孤而言,乃相辅相成之物,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