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永不称王(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杨致与秦氏的异动,自然不可能瞒过皇帝。

皇帝扶植杨致的初衷,一如当年扶植秦氏,以求互为牵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山头林立的财阀的依赖。借杨致之手筹建海关总督衙门,亦是借鸡生蛋之举。

皇帝最不愿意看到出现的局面,就是两家联手。曾经不止一次的召金子善密谈,或隐晦的向王雨农垂询。可说来说去,秦氏与杨致都为大夏立有大功,皇帝用起来也一直颇为顺手,更是远离兵权、与朝中其余势力素无勾连,总不能仅凭猜忌就下旨问罪吧?一个乡间小地主发家致富之后,尚且知道买房置地,人家不过是人畜无害的扩充一点势力,又碍着您什么了?

只有一点,皇帝、金子善与王雨农都心照不宣的绝口不提:就算您不放心,就算您看不过眼,您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眼不见心不烦,不如闷声大发财的好!

因为时间宝贵,加上回京“述职”之时皇帝关于何时贬黜徐文瀚的嘱托,虽然对远在长安的老父妻儿十分挂念,但杨致此番离京赴任,一走就是三年有余。

夏历武成二十九年六月,杨致部将李照统领可载两∠≦,千军士的大舰一艘、每艘可载五百人的巡海大船四艘、每艘可载五十至一百人的快船六艘组成的舰队,率两千军士与数百工匠,以及第一批粮秣武器等物资,从鸡笼港登陆夷州。

夷州现属南楚所置泉州府管辖,自古以来虽有不少中土百姓为躲避战乱移居至此,但其时尚未大规模开发。夷州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堪称扼守大夏进出大洋的绝佳宝地。

至夏历武成三十年年底,在杨致与秦氏的有条不紊的密切配合下。夷州岛上已有驻军一万三千人,移民五万余人,开垦良田近三十万亩,种植果林近百万亩,建成造船工坊、武备工坊两处。

驻军分成三部,在鸡笼港与高雄分别驻有一支五千人的舰队。另有三千人担任守备之责。

在熊展夫妇的坚持下,山东外海诸岛驻留一支两千人规模的舰队,仍由熊展统领。本来玲珑、江城璧、秦氏兄弟等人商议,想要将长岛的几个工坊全部搬迁至夷州,却杨致毫不犹豫的否决了。理由很简单:终有一日将会天下一统,山东外海诸岛绝不是杨氏私产,永远都是中华王朝的国土。将来无论落在哪姓王朝手上,都是惠及后人!

世人不是瞎子,皇帝不是。近在咫尺的南楚泉州知府更不是。

这个年代的人原本就对海权大多没有什么概念,乱世之中尤其如此。前朝覆灭以来,藩镇割据,诸国林立。在陆地上相互攻伐,无不百般小心,谁还有那个闲心去管海上的事?杨致收伏几股海盗占据山东外海诸岛,连皇帝最初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几个巴掌大的小岛吗?他再怎么折腾又能蹦跶到哪儿去?结果等皇帝醒过神来的时候,山东外海诸岛已经扎扎实实的姓了杨。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