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战争与工业(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太子殿下已经走了,姜文章还在默默地念叨着,脑袋里像灌了一瓶糨糊,楞之又楞,迷之又迷。

这就是...八字箴言!?

嗯,确实是八个字,但这句话既不押韵,也不四四分断,整个就是一句大白话,而且要命的是,姜文章想了白天也没弄懂什么意思。

当然,朱慈煊也没有进一步解释,只撂下了这八个字,就带人掉头返回了阿瓦城。

姜文章这下更加找不到出路了,一个人瞎琢磨了半天,还是一个头,两个大,三个脑袋,四个瓢儿。

科技是什么?生产力又当何讲?!

姜文章的脸越来越黑....

罢了罢了,箴言,既然是箴言,那都是悟出来的,佛庙里的和尚不是讲顿悟吗,兴许...殿下这是考验自己呢。

姜文章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

回城的路上,朱慈煊也在细细思考,姜文章到底是不是一块真宝,或许一时半会儿还闹不清,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刚才那么一下,他所表现出的基本素质让朱慈煊颇为满意。

简单来说,就是器物思维。

而这种思维,在当下难能可贵。

并不是说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就一定比西方差,而是囿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往往会遭到种种束缚,打压,甚至是扼杀,这是时代大背景造就的悲哀,并不关乎个人,而在朱慈煊的手下,这种束缚将完全不存在,唯才是举,以才选人,万般皆上品,读书科举将不止是唯一的出路,拥有一定技艺者,也能成为人上人。

朱慈煊有信心,用自己掌握的后现代知识,止住不断下滑的时代趋势,让历史在这里转一个弯,要知道,这时候瓦特可还没发明蒸汽机,牛顿定理还要等二十年,火车和轮船这些钢铁巨兽,即便在西方,也被人视作痴人说梦的笑话。

何不优先在东方生根发芽?

当然,步子要一步一步迈,朱慈煊打算从制造火器开始。

他之所以这么看重,一来是因为急需,而来则得益于未来的战争发展趋势,武器的优势会越来越彰显,而人力的因素会越来越小,这就造成了有力没地儿使的现象,敌我双方在战场上呈现碾压性的力量对比,类似于十九世纪,西方殖民者用几挺马克沁机枪,干趴了三万土著人,这种事几乎层出不穷。

最关键的一点,使用先进武器可以极大降低战损比,明军的有生力量一共也就三万多人,死一个可就少一人,短期内无处补充。

现在是火绳枪的天下,燧发枪虽然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但技术仍然不可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气密性存在缺陷也是死穴,也只有西方上层贵族打猎时才会偶尔用用,军队的大规模列装起码也要等到1850年之后,当年,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军使用的仍然是火绳枪。

燧发枪最大的优势,就是射击速度快,省去了火绳点燃的时间,比火绳枪快了五倍不止,气候依赖小,在雨雪天仍有几率使用,再者,士兵不用冒着枪林弹雨站桩式射击,人员的战场生存力大大提升。

燧发射击,转轮布置,内有膛线,后部装填,使用子弹....朱慈煊的构想中,未来的明军火器,按照这条思路进行下去。

当然,没有工业基础,这一切无从谈起。

开矿,冶铁,制碱,造盐,这些都需要人手和技术。

所以,陈先同这趟北上之旅,就格外受重视了,朱慈煊还指望着他多招募一些匠户来。

......

回到昭明殿,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媵人早早点了蜡烛,膳食已经备好了,朱慈煊来之即用,用过晚饭后,他一个人登上了二楼。

“月栖楼”照他的安排重新布置过了,地上铺了地毯,中央摆了几个屏风,还有帷幔,茶几,议事房里还有一副超大的滇缅地图,以及一个小型模拟沙盘,书房里摆了几盆花草,是这里为数不多的翠色,坐在书房的靠窗椅上,打开窗户,即可看到缅宫的重重屋脊,森严王气。

很难想象,几个月前的阶下之囚,能够顺利入主缅宫,隐然如王者,而他案头的太子宝玺,也俨然成为皇权的另一个象征。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