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节 政治
多了两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加入,似乎整个群体一下子都变得生动起来,先前因为冷子建一帮人带来的扫兴气氛也很快就一扫而空。
乔珊的甜美殷勤和童郁的羞涩勤快都使得她们俩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群体,几乎没有人邀请,她们就自然而然的留了下来,帮着摊开塑料餐布,摆放锅碗瓢盆,分发筷子,拌好凉菜,加热干粮,这一切三个女孩子几乎是争先恐后的忙碌着,连一帮子中年大婶们都没有多少机会插手。
“国栋,你怎么考虑的?”蔡正阳趁着熊正林和柳道源说着什么的时候随口问道。
“什么怎么考虑?”赵国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蔡正阳瞪了赵国栋一眼,沉声道:“你也老大不小了,都二十六了吧,是不是该考虑一下你自己的人生大事了,要不在下边怎么会有一些风言风语出来说你和你们县电视台的什么主持记者纠缠不清?”
“蔡哥,是不是太早了一些?难道说在仕途上走就必须要已婚才行么?”赵国栋苦恼的挠挠脑袋。
“我倒不是说要你必须马上结婚,但是你至少得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你有稳定的伴侣或者家庭,否则迟早会有人那你这一点作文章,或许现在你还感觉不出来,下一步呢?难道你就老是这样耗着?中国不是西方,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和约束,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基层大众,基层大众的观点决定着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另类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蔡正阳想起什么似的又瞪了赵国栋一眼,“别以为你颠覆了一次规则,你就还可以有下一次,我告诉你,即便是例外那也是多方力量的妥协认可,否则你只能是牺牲者。”
赵国栋直到蔡正阳话语含义所指,默默点头受教。
“哼,这一遭事情你也要汲取教训,老老实实给我在花林呆两年,现在我和老柳都已经离开了安原,有些事情老熊一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埋头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处理好与上级和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更是一项锻炼考验你综合协调能力的必考测试,在这一关过不了的人永远无法成大器。”
赵国栋细细咀嚼着蔡正阳语重心长的言语,发展经济肯定是第一要务,但是怎样在发展经济同时又能妥善处理好上下级和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牵扯有利益纠葛的情况下,这就更考验操作者的水平了。
拦路上访事件虽然已经平息,但是余波未尽,市里领导或多或少都对自己有些看法,莽撞、草率或者年轻气盛、为人处事欠缺经验、太年轻不成熟这些印象一时间怕是都难以在领导们心目中抹去,怎样凸显自己优点拭去领导心目中不良印象还得好好琢磨一下。
见赵国栋有些沉郁,蔡正阳也不为己甚,转开话题:“国栋,沉下心来干点实事,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无论哪个领导都绝对不能无视能给他的政绩增光添彩的下属,只要你把握好尺度,我相信以你的智慧、资源和把握机会的能力,花林县完全可以在你手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斟酌言词,蔡正阳犹豫了一下才又道:“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后劲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距离日渐拉大,中央高层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宁法就任省长就已经表明了中央有意在安原更大力度更大范围的推进改革步伐,可以说安原省甚至有可能像当初改革开放初期时的广东一样充当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我想明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必定会更明确这一点。”
赵国栋知道蔡正阳恐怕还有话要说,便不吱声,静静倾听。
“而这一两年来关于经济成分的争论虽然没有公之于众,但是在政界和学界的高层里交锋中的火药味依然很浓,私有经济的迅猛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触及到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究竟该怎样看待私有经济的发展,是否需要设定一个界限,在政界和学界也是争论激烈,甚是上升到了决定国家性质的高度上,这些问题我估计也该在十五大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蔡正阳目光深邃,到国家经贸委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多月,但是接触到的人和事,平素阅览的资料文件让原本在省里边一直觉得游刃有余的他也感觉到了压力,除了废寝忘食的学习和调研之外,他也需要一个在眼界和思想值得交流的对象来探讨,赵国栋给了他太多的惊讶,所以犹豫之下他还是想把这些东西和赵国栋探讨一番。
“大方向上的模糊就使得具体政策操作上也是出现了举棋不定的迹象,苏南模式的弊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在全国各地乡镇企业的经营出现颓势也是有目共睹,怎样将这些曾经三分天下有其一现在却陷入困境的企业解放出来重新焕发生机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蔡哥,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赵国栋也是心潮澎湃,蔡正阳的目光相当锐利,嗅觉更是灵敏,简直就是天生政治家料子,虽然采取国家经贸委不过两个多月,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非两个多月前在省交通厅可比。
“嗯,我一直在琢磨,既然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试点已经取得了成果,为什么不可以在在这些集体企业性质的乡镇企业上来全面推开呢?眼下外资进入中国的力度也是越来越大,各级政府都是敞开怀抱欢迎,几乎是半买半送的将很多本来有着相当优势的品牌和产业拱手让出,深怕不让外资进入、不搞合资企业就是思想保守不开放的表现,这和许多地方政府对于私营企业却是打压的态度截然不同,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畸型的崇洋媚外?”
赵国栋默然,在他的印象中,这种对外资的过分热情偏爱和对国内私人资本的歧视偏见一只要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才会逐渐有所改善,对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政策成了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