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练禁军(一)(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虽然河北当面的压力十分的大,不过在河东的神策军可以去云内诸州掀起战火,依托于旧长城及河东路缘边的险隘山势,将女真军马注意力吸引到这个方向,正面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两支军马互为犄角,相互依托,女真重兵要是集中在河东路的崇山峻岭之间南下,比起走河北正面就要艰难许多,就算女真不上当,重兵不会投向河东路,可是在女真大军南下方向侧翼始终保持着一支能战之军的压迫,这种战略利益也是相当巨大的。

而且对于晋阳军来说,扩军之后,以一系列连绵的小战事也是练兵的最好法,能将晋阳军这支强军的刀锋磨砺得越来越亮,杨凌自掏腰包,维持晋阳军这支军马,还行此为大宋将来计之事,哪怕是他背后别有盘算,可是也能算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了。

杨凌这般说,晋阳军上下自然都没什么意见,他们立身之本就是手握强军,而强军都是打出来的,晋阳军这些军将正是血气方刚的时侯,打仗什么的,完全都不放在眼中,在燕地的时侯背后全无依托都敢深入险地,和女真鞑血战,现在有河东路依托,朝中还有杨将主源源接济,怕女真鞑个鸟?当下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正准备说一些效忠心的话来。

只不过开镇有一个好处,有这么个名义在,晋阳军就可以轮流调遣所部,深入云内诸州,与女真鞑子缠战,不管安抚使这个婆婆是谁,就抓不到他们在违反朝廷法度这等大事上面的把柄,最多就是在粮饷上面克扣于他们。

但是晋阳军又有杨凌背后支撑财计事,还怕他做甚?不少老西军出身的对于西军历年和西夏那点事情更是精熟,西夏渐渐衰弱之后,朝廷计议要减对西军的投入,西军那些将门团体,就能在边境主动生出点事情来,制造点西夏入寇的假象出来,让朝廷下不得手,晋阳军同样可以依样画葫芦,让朝廷也离不得晋阳军!

岳飞是这些军将当中经验最为丰富的,不过都藏在面皮之下,他身旁岳飞犹自在为要和女真鞑子争胜疆场,为大宋吸引女真鞑子注意力,为河北燕地整顿边防赢得时间的美好前景而激动,岳飞已经忍不住偷偷看了杨凌一眼,这场战事激起,固然是对大宋有好处,可是也让朝廷再离不得晋阳军了,晋阳军如此要紧,你这个能掌握着晋阳军一举一动的杨将主,只怕地位也就更加稳固了罢?

这个念头,想想就罢,岳飞固然不是那种一味利益熏心只想朝上爬的武臣,可也不是圣人,现在相对而言,朝廷和杨凌相比,却是杨凌在为着国事多,朝廷为着国事少,杨凌也不是那种对国事赤胆忠心到不顾惜自己身家性命,也不顾惜手下身家性命的人。

在他手下,还是可以追求获得更高地位,更大好处,杨凌行事,本来就很对岳飞胃口,就算他有什么别的打算,岳飞也只是装着不知道,没看见,杨凌让他们在河北如此做,他岳飞就奉命唯谨,挑起这么一场战事出来!

“你们要完成恢复边寨堡墙,建立屯军大营,一边扩军,一边轮流出旧长城厮杀磨练的任务,这担可是不轻,你们挑得起来么?”岳飞和牛皋齐齐上前一步,叉手行礼:“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杨凌哈哈一笑,转向其他诸将:“你们呢?”杨凌轻笑一声,拍拍巴掌,惊动这些下巴差点就掉下来的军将们,杨凌以一种最为淡然,也最为牛叉的语气对汤怀道:“汤怀,这是你的首尾,与良臣和鹏举联络好。这几日,每日密密遣出十车,趁夜搬运,务必谁也不要惊动,先从南门别院库房拨付一百五十万贯,作为开拔和抵挡河东之后开办之资,其余部分,与良臣和鹏举也切实联络好,选定路线,陆续拨付河东,一年六百万贯,只多不少!”

汤怀立刻爽快的答应一声,表示应下了这个差使,杨凌布置得这么详细,一副恨不得岳飞和岳飞今夜就去搬运资财的模样,汤怀又答应得这么确实,这群军将才有三分相信,一个个看着杨凌的目光,更在原来的崇敬之上又翻了十倍,杨将主到底是何等人也,居然有这等生财本事?难道汴梁传言杨凌进京时侯,是骑黑虎而来,这等无稽之谈,竟然是真的?

汴梁城中,纷纷扰扰,尽是说着这番事情。言下之意,没有一个人看好杨凌真能行此事,就算他一意孤行,下场也是注定的。

对于民间而言,官场消息要更灵通一些,赵佶在这事情上,热心得很,对于历代大宋皇帝而言,除了太祖和太宗两位,谁都想将都门禁军这个包袱弄得轻一些,但凡有识之士,谁看不出这冗兵冗费的根本症结就在这庞大却无用的都门禁军身上。

然则此事盘根错节,纠缠太深,历代皇帝都顾忌权衡之下,要不就是干脆放过,要不就是动动皮毛,赵佶自然也有这个心愿,而且他的性,比起任何一个大宋皇帝而言都要更轻易一些。杨凌給他带来大利,而且还有可能在整理禁军财计事上带来更多更大的好处,赵佶也就再不权衡轻重,让杨凌断然推行此事。

而朝中各方,要不就是乐于看杨凌栽这么个大跟头,要不就是束手不闻不问。竟然也无一丝反对之声。这么一桩涉及国本的大事,就在一个荒唐皇帝,一个别有用心的新进之臣,一群乐于见到闹出些什么事情来的朝臣们的同心协力之下,决定了下来。

一旦颁发诏书之后,赵佶连着召见杨凌五次,入禁中面承清光,每次都在两个时辰以上。一时赵佶对杨凌的宠信,而且用事之勤奋热切,都是这些年来罕见的。朝中诸人,也眼睁睁的看着杨凌到底有什么举动。牵涉到这件事情当中的利益相关各方。也早就悄悄暗作串通准备,静候着事态的发展。在不少人的心目当中,甚而是恨不得杨凌早点雷厉风行的将一切都推行起来,他行事越快,倒霉得也就越快!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