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五章 高考出世(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好嘛,兜兜转转的,话题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今年秋闱的举办。就仿佛刚才几人谈论的好像是废话一样,不过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就连刚加入进来的孙承宗都不这么认为。

重新修改儒家经典,从前人的注解当中截取精华,以及符合当世的发展的言论,这等于是国家统治理念和标准的改变,怎么能说是废话呢。

在治国指导思想这等根本问题上大臣高度统一后,三人终于有心思坐下来讨论科举这等技术性的问题了。

其中,孙承宗虽然现在是武臣了,但他骨子里还是个文人,对自己曾经经历的科举,也是很关心的。

“陛下,老臣以为,上一届科举殿试的分科考试很好,如今帝国部门大增,各个部门的专业性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大都督府,更是求贤若渴,地方城防军和中央四总部都需要很多,不若今年的科举从秋闱开始,分科考试?”孙承宗率先开口道。

当初大都督府分了五千对军事略有涉猎的进士和举人,夯实了整个野战军的基础建设,提升了整体的文化素质,到今年,整个野战军战士基本能够实现常用语的读写,和这些人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这次,整个大明,所有行省,全部同一时间实行卫所军制改革,这些进士和举人才是中坚力量,朱由校最初带出来的八百羽林,只是上层管理,真正办事的,还是这些人。

正因为有了这五千人,朱由校才敢放心大胆的实行,有了事先的规划和样本,加上高素质的执行者,军改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比土改要容易的多。

孙承宗预计,在天启四年底,全国就可以完成土改,每个省都组建起五万人的城防军,完成新的军事体制建设。

正因为从中受到的利益如此大,他才建议分科考试,甚至深入到举人阶层,反正到时候都是赐予进士和举人功名,考试的内容反倒不那么重要了,同样的地位,同样的待遇,同样的升迁,只是工作内容不同,只要是官,具体的形式大明人不会在意。

“陛下,老臣以为不妥。”不过,徐光启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天启二年陛下下旨,让天下所有举人都来京师参加殿试,而后全部征召了所有的五万名举人,此时天下间,除了年迈之外,并无任何一名闲赋在家的举人。”

说到这里,徐光启有些怪异的看了眼皇帝,前宋三大问题之一就是冗官,然而,前宋科举不如大明发达,人数也不及大明,陛下这五万人一征召,从官员数量上来说,已经是远超前宋了,甚至地方还大量征收了很多秀才作为行政力量不足的补充,然而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各地还是频频传出人手不足的问题。

老师不足,警力不足,乡镇的官吏不足,执法人员不足,御史不足,法官不足,这样的问题经常被底下的知府县令反应上来,让徐光启十分头疼,全天下的举人都已经征召了,人手再不够,从哪里补充?

天下读书人远胜于前朝,然而却人手不足,远无冗官的问题,真是奇哉怪哉。

收回自己的眼神,徐光启继续说道,“故而,此时在秋闱之前,是没有人报名参加春闱的。只有等秋闱结束,除了成绩,定了举人功名,才有人参加来年的春闱。今年参加秋闱的这些秀才,大部分都是新科秀才,年纪都很小,若是陛下分科考试,考察其他内容,怕是以他们的阅历和学习时间,没有这个精力涉猎其他。”

整个大明,以朱由校的权力分散和专一程度,五万举人是根本不够的,大量年纪较大,成熟稳重的秀才也被征召了进去。反正以大明最新的规定,秀才、举人、进士三种功名虽有高下,但并不影响仕途的升迁,若是有能力,就算做到首辅又如何。

这样的规定很是打动了一些屡试不第的秀才,让他们积极投入到了官场当中,勤劳刻苦的办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就涌现出来一大批的优秀人才,而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已经做到了县令的位置,他接任的,正是阎应元空出来的郓城县令职位。

而少了这些用时间和阅历堆积学问深度和广度的老秀才,新科秀才们在朱由校这样广泛考试范围下,真的不可能有多少脱颖而出,到时候还得全部挤到类似考察儒家经典的明文科去。

这就和朱由校的想法背道而驰了,更不要说,明文一科录取的人数还有限。

“这的确是个问题啊!”朱由校深思道。

看到皇帝这个表情,徐光启忍不住道,“明年九月就要秋闱了,距今也不过还有十个月的时间,有点短了,怕是举子们没有这个时间学习,倘若是今年上半年就发布公告,他们还有些时间去寻找课本学习。”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