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青是一大祸患,只要他活着,便指不定又会生出什么幺蛾子来。当年海岛上被他逃走,才有了今日的大祸,这一次是绝对不能让他溜了。且跑了海东青,即便平叛成功也是不完美的,林觉不想留下遗憾。
鉴于此,林觉设下了圈套。他要请君入瓮,利用兴仁府独特的城池构造,将海东青的兵马引入城中,一网打尽。这么做虽然有风险,但林觉认为,风险可控,结果可期。
兴仁府从州城升级为府城之时拓展城廓,在老城外围新建了一圈城墙。这样的格局正是一个天然的牢笼。只需诱惑对手进入外城,扎紧外城的口袋口,并在内城城墙上安排足够的人手防御,便可让对方困在其中进行绞杀。这是一开始在商议如何利用兴仁府来拒敌时林觉便提出的作法。
当然,郭昆等人是有质疑的,郭昆的想法是以稳健为主,击退海东青便是胜利,而不在于能否抓住他。而林觉的想法是,不能内郭旭留下一丁点的功劳。这顿饭自己要吃干抹净,连一口汤也不让郭旭喝到。他不是要借刀杀人么?他们不是还想着要自己的命么?那便彻底给郭旭一个大尴尬,让他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海东青带着残部溜了,岂非便宜了郭旭,到让他有机会去抓到海东青。这是绝不成的。
郭昆也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妹夫每每提出的计策都让自己难以理解,但很明显自己跟不上妹夫的思路。之前的反对差点酿成大祸,所以还是跟着妹夫的思路走才是。献丑不如藏拙,林觉说能做到,自己还是不要再坚持才是。于是,所有的安排郭昆都照办了,硬是从守城的一万两千兵马当中分出了三千多人在内城城墙防守,而且也按照林觉的要求搬空了东城城门洞的障碍物,甚至连封门的铁条也尽数撤去。即便没有圣灵团的火烧城门,那城门也是经不住对手的冲车撞击的。
林觉甚至设计了备用方案,如果教匪攻不破城门的话,林觉打算故意派人在城楼放火,伪造成内乱的样子打开城门开门迎客。总之不将海东青骗进来是决不罢休的。
这也是为何对方在冲击城门的时候并没感觉到有多少反击的力度的原因。城楼上的士兵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下方的攻击也不够凶猛。这全都是演戏。
当然,林觉没料到会有圣老团和圣灵团的出场和表演。但不知那些为圣教现身,甘当血肉垫脚石的圣老团的老教众们知道他们的牺牲完全毫无意义,对方会创造机会让己方攻进城里,他们的死也完全是多此一举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愚蠢到家了。
海东青进入城中之后也很快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同寻常,当得知城中格局,己方兵马尽数被困在两座城墙之间的带状区域时,海东青嗅到了极度危险的气息。但他没有慌张,两万护教军在身旁,自己无需担心。
“传我命令,沿内墙往南攻击,脱离东城范围。寻找可攻破内城城墙的缺口。内城并无多少守军,我便不信,他们有足够的人手可以守住整个内城城墙。”海东青厉声下令道。
海东青的想法其实是合理的,适才攻城时,东城城墙上的守军数量上万,那说明内城城墙上不可能有多少人防守。既然正对东门的内城墙上有弓箭手把守,那么其他地方必然空虚。此刻要做的便是脱离东城范围,乘着守军调集兵马往内城的空隙,找到空虚之处一举突破内城,来个城内开花。同时也避免被困在两座城墙的夹心地带的窘境。
两万余护教军和教众得令立刻沿着城墙往南猛冲。一路上占领了几座兵营和几座空荡荡的衙门,没有遭受任何的抵抗。可是,在冲出里许之地后,一道横亘在前的高墙挡在了他们的面前。那是一座用沙包垒砌起来的新建的墙壁。横在两座城墙之间,像一道高高的山崖拦住了去路,阻断了教匪们往南侧进攻的通道。沙包墙高达三丈有余,宽逾丈许。上面还有数百名连弩手驻守。当护教军冲到近前时,上方连弩激发,箭下如雨,登时将百余名教匪射杀,迫的他们不敢靠近。
海东青接到禀报后心中有些慌张,这墙壁明显是临时建造的障碍,将两墙之间通路封死。上面有连弩手驻扎,此刻要是下令攻击,虽然花些功夫能攻上去,但是大军依旧不可能通过这里。加之云梯等物早已丢弃在城外,攻下这道沙包工事墙怕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只能徒手攀爬,那简直是给对手当活靶子。更重要的是,耽搁的时间极为宝贵,对方东城墙上的兵马一旦调遣到位,那便无法突破内墙的防守了。
“掉头,往北。”海东青果断下达了掉头往北进攻的命令,既然南面此路不同,便无需纠缠,往北进攻一样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