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灾难(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白色的羊脂玉、红色的琅邪(玛瑙)、蓝色的璆琳,以及一些五颜六色的珊瑚、玻璃珠,这些玉石皆非凡品,以郢都市令的估计,一块羊脂玉就超过十金,其余玉石林林总总加起来,当有三千金之多。这个胡商可是带足了本钱。

而他想要的钜铁,以卖给齐国的价钱算,大概可以买下六千套盔甲和钜刃。问题是,战争中的楚国现在并不需要这些玉石,楚国要粮食、要布匹、要木材……,就是不要玉石。

听闻市令相告,胡耽娑支又提起了透明石,但透明石十几块就够了,这种石头无分大小,只要能在阴天折射出阳光便可。听闻此讯胡耽娑支顿觉手脚发软,他从未听说过不要玉石的君王,可惜熊荆就是一个不稀罕玉石的君王。

周人喜欢玉,将玉比作君子;殷商乃至更早的部落巫觋也喜欢玉,他们以为玉中含有某种能量,能帮助自己告命于天。熊荆对这东西没有好感,他宁愿要黄金、白银,这才是世界性通货。玉石离开东亚就不再珍贵,就像青金石(璆琳)除了西亚地中海外就不吃香。

而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存在,很大一个原因是西亚以及整个地中海世界都渴求葱岭脚下的青金石,东亚世界则渴求来自昆仑山地区的软玉。往西的青金石之路和往东的玉石之路相连,造就出一条联通亚欧的重要商道。

这条商道远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就已存在,但粟特人的出现还是让熊荆有些诧异,他们的名声应该是在两汉、盛唐方才传开。事实就是粟特商人在战国时便遍布各国,粟特语胡姆丹(Khumdan)直译过来就是Xianyang(咸阳),秦亡以后,Xianyang被挪用到汉都长安身上;同时,粟特人也用cyn(秦)称呼汉朝人,中国和胡姆丹地区被称之为cynstn(秦尼斯坦)。希腊人写的《地理书》所称中的Chin(秦尼),乃至后来的China,都源于粟特语cyn的对音。

秦朝只有短暂的十五年,若不是战国时期就已在各国经商、若不是知道天下统一于秦,秦尼斯坦这样的称呼不可能出现。熊荆并不懂粟特语,他的猜测是亚历山大的东征把粟特人赶到了东亚世界,然后他们开始经商,全天下贩卖在他看来不值一文的破石头。

“良马如何?”已经是夜晚,地点在郢都正寝。除了熊荆,还有市令、关吏、集尹等人。

“然。”胡耽娑支毫不犹豫的点头,“只是,马匹通过赵国需收重税。”

“那钜铁通过赵国不需重税?”熊荆反问道。他现在已经清楚,粟特人虽然与秦国有贸易,但更喜欢去的地方是邯郸,东周时期则齐聚洛阳,这是绕着秦国的边界走。

“钜铁和恶铁无异,运入赵国一斤不过数钱关税,运出赵国小人与雁门郡李将军相熟……”

“李牧?”熊荆恍然大悟,李牧有钱养兵,原来是靠粟特人。秦国以外,天下所有的玉石都从雁门流入,贩运的丝绸又从雁门流出,他当然能每天杀牛犒劳士兵,征集百金之士了。

“李牧不愿良马运入赵国?”熊荆问道。

“大王,是赵国不愿良马流出赵国,所以收重税。”胡耽娑支解释道。

“大王,不知是否可从燕国运入。”关吏建议道。“若大王遣使于燕国,燕国定不收重税。”

“用海舟么?”熊荆想了想,又觉得并非不可行。如果天气好,最新式的大翼战舟也能在渤海上来回运输。新式大翼一百六十五人,与一卒三百二十人的编制不合,所以造船厂改良了大翼战舟,桨还是三排,但是上面两排桨是两个人划,这样一舟最少需要两百五十名欋手,加上甲板上的甲士,一舟超过两百七十人。

“然。”关吏说道。“臣闻赵国之马税倍之,若能于海路运马,不费也。”

“那良马便运到燕国,可行么?”熊荆问道。

“可。”胡耽娑支大喜,燕国他更熟悉。

“良马须在两千楚斤以上,四岁以下之乘马。”马尹念着要求,“母马可酌情少两百楚斤……”

“大王这是要胡马?”不求身高只求体重,胡耽娑支顿时明白熊荆想要什么了。

“若有汗出如血之马,可价议。”熊荆再道,“两千楚斤以上之公马种马亦议价。不佞还要一种喂马的作物,叫做苜蓿,你顺道带一些种子过来。”

“大王为何不要草原之马?”听到‘汗出如血’四字胡耽娑支就头疼,他本以为熊荆要的良马是高大一些蒙古马或者戎马(河曲马),谁知熊荆要的根本就不是这两种马,他要的是西亚马和巨蒐(大宛)马,可这样的好马一出现草原就会被人抢走。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