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飞行资料(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48txt.com,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精彩不容错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站的大力支持。

带上特别通行证,外加一大堆的材料,赵立有些好奇的看着这个审核的士兵,不光是拿着证件扫了几遍,就连提交的身份材料都反复核查。

最后就是金属扫描仪在赵立的身上扫来扫去的,就好像是火车站过安检一样,不过比那个可严格多了。

身上的电子设备全都要交出来,手机、电子手表甚至是连听歌的随身听都需要交出去。交给他们暂时封存保管。

随后赵立在两个战士的陪同下进入了那个资料库。

进入到这个三楼的资料库,赵立又被这里面的情况给震撼到了。

虽然有电子阅览室,但是这里面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反倒是一旁的实体资料档案室,里面却是装着很多的资料。

图纸、一些纸质文档,这些东西比起那些电脑里面的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里显然更加的重要。

“我们先去电子阅览室吧!”

电子阅览室里面更多的还是一些图纸以及一些重要的文件,然而那些对赵立有用的东西,譬如对于战斗机飞行员的经验总结,还有一些试飞员的心得一类的东西,或者是总工程师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录,很多还是他们的一些笔记。

这些笔记虽然经过整理,但是很多东西毕竟都只是他们手写很多还是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也难怪没有把这些玩意给收录到这个电子阅览室里面去了。

“了不得啊,连这些手稿都给弄来了,看样子这是要做大事啊!”赵立笑呵呵的说着。一双眼睛却是飞快的扫视着电脑里的内容。

那两个战士倒是没有怀疑,反正赵立已经是早就将电子产品封存了。现在的她就是全部看了又如何,全在他的脑子里。就算是过目不忘,能一下子将这里的资料全都记住,但是要将这里的资料重现,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赵立进来的时候戴着一副眼镜,这一副眼镜的上面就是动力装甲的扫描器。

一扫数据,人工智能就在那边接收,并且重组这些数据。

基本上双方都是同步进行的。

这些电子档花了赵立一天的时间才看完,那些纸质文档更是花了赵立接近十天。

看着这个赵立这样每天过来然后仿佛是扎进了知识的海洋里的行为,两个战士倒是暗自佩服。

要知道一座几个小时然后看着这些枯燥的手稿和资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些都只是资料,而不是小说和故事,更不用提这里面的这些理论了。

在这些大头兵的眼里,赵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为了知识可以不顾一切的男人。

可是在赵立的眼中,这一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各种数据汇总之后,人工智能就会利用那3D建模开始生成歼十、歼十五,甚至是歼二十的3D模型,这一次拥有了大量的图纸,还有那些数据和设计师的笔记。

这些模型甚至可以做的跟真的一模一样。

这些模型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都完全明了。甚至就连材料都已经是暴露在了赵立的面前,加上这些电子设备,赵立几乎可以立马生产一台歼十出来。

这样近乎于毫无保留的将资料放在赵立的面前,他也是颇为意外。

“看样子这一次吴部长的决心不小啊!”

舍不得孩子套不找狼。他们给自己这么多,很显然他们这是要拿更多的东西回去。

加上那F35的图纸已经研究了一部分了,原本被赵立忽略的那个前端的部分。那是一个光电瞄准系统,可以说有了这个玩意。可以增加对目标的侦查和攻击能力,这算得上是一种非常强劲的电子配件了。

“这玩意牛逼啊!”再看看歼二十上面。也有一个类似的玩意。

“看样子咱们国家的也不弱!我喜欢!”赵立好奇的翻来翻去,几天扫描这些资料,验证那些飞行数据和一些飞行员的构想。

要知道这些可是飞行员的笔记,有些笔记是记录了他们做过的动作,但是有些笔记则是记录的他们未曾做过的,甚至有些只是他们的一种构想,或者说推测一样的存在。

这些技术动作在飞机的某个特定属性下是很难完成的,比如动力一定的情况下,在没有突破之前,那个动作时完成不了的,但是一旦突破了呢?

空天战机的各项属性都要优于这些F35,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歼二十也未必是它的对手。

所以很多在歼二十身上做不出来的动作,在空天战机上,或许就可以试试了。

赵立很是好奇,这玩意还真是个百宝箱。

再看了这么多的资料后,赵立对于那个航空试飞员的那个视频最感兴趣,事实上这种试飞员的本事确实是不小毕竟拿着刚刚生产出来的飞机就开,这需要的可不仅仅是技术,更是需要勇气,尤其是他们还需要懂这台飞机的结构等关键性的数据。可以说每一个试飞员,就是一个最合格的工程师。

这样的特性,让这些人成为了航空业的一个又一个的人形瑰宝。

赵立现在看到的正是这些人的笔记。

从出厂开始每一次试飞的记录和改良意见。

这些人给出的意见和建议简直就是宝贝。

每一次他们的意见在得到了付诸实践之后,这个测试飞机的性能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它是非常困难一点一点积累的。这是实际中得到的结果。

要知道每一次这样的建议,这些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

基本上可以说是用生命换来了这一次又一次的改进。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